RCAD ASCO

使用手冊

S 設計參數-全棟 [RC梁]

功能與適用時機

設定RC梁配筋相關參數,使用者可自行定義多個參數組,例如地下梁、地上梁…。

進行 全棟計算 或單梁設計時,即可搭配不同樓層套用不同參數組。

S設計參數全棟〔RC梁〕

操作步驟

選擇不同參數組,調整各參數,按  才能套用。

※若修改參數過程按  跳出功能,則修改無效。

參數列表

參數名稱說明
1.1 選組別下拉選單指定要編修的參數組別
1.2 改組名修改參數組名稱後按 套用
 前增、後增、刪除

按下前增、後增、刪除任一按鈕,會先跳離[設計參數-全棟]功能畫面,再次開啟功能後即可見到編修結果。

  • 操作範例參見下方示意圖1。
  • 示意圖1. 操作範例-新增參數組操作方式(點圖放大檢視)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2.1 有效梁深之算法 

下拉選單

  •  固定d’值
  •  實算d’值, 依單層主筋
 
         d’

當選擇”固定d’值”,則可自行設定梁底至梁底主筋中心距離

  • default = 6
    1. 梁深65cm,取固定d’值=6,
      檢討1/4d =(65-6)/4=14.75=14
    2. 梁深65cm,取固定d’值=5,
      檢討1/4d =(65-5)/4=15
當選擇”實算d’值, 依單層主筋”,則公式為d’=保護層+1db(箍筋)+1db(主筋)/2
2.2 單跨且支撐相同時,兩端主箍筋使同當兩端支撐皆為梁或柱時,將兩端主筋量調整為相同 
    • 示意圖2. 參數2.3 懸臂梁同主跨,雖勾選卻無作用之特例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3.1 依編號判斷大梁,小梁

若為Yes,依指定梁編判定大梁

若為No,依梁柱幾何進行判斷:
    任意一端有柱即視為大梁(使用大梁鋼筋號數、可考慮韌性設計)
    其餘視為小梁(使用小梁鋼筋號數、不考慮韌性設計)

 
       大梁編號

依指定梁編判定大梁

※ 參數3.1勾選時,啟動此參數功能

 
  •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依跨深比 <=?為深梁

以淨跨/梁總深計,預設值4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5.1 依編號判斷懸臂梁

def=Yes

若為Yes,依指定梁編判定懸臂梁

若為No,依梁柱幾何進行判斷:
    任一端有柱即視為懸臂梁(縱使為大梁, 仍不考慮韌性設計)

 
       懸臂梁編號

依指定梁編判定懸臂梁(縱使為大梁, 仍不考慮韌性設計)

※ 參數5.1勾選時,啟動此參數功能

 

5.2 懸臂梁同主跨

使懸臂梁的配筋與相鄰的主跨相同 

5.3 懸臂梁若符合深梁定義, 檢核[401-112]9.9.3.1(b)Avh

def=No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6.1 短梁之淨長

繪製梁配筋圖時, 依此值判斷長短梁 

6.2 短梁要直通

若勾選,配筋時梁淨長太小,則主筋與箍筋取各斷面極值,直通一致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7.1 計算中段範圍
  • 1.依心長
  • 2.依淨長
   
       上層中段起點default=0.3
範圍[0~0.4]
   
       上層中段終點 default=0.7
範圍[0.6~1.0]
   
       下層中段起點 default=0.3
範圍[0~0.4]
   
       下層中段終點 default=0.7
範圍[0.6~1.0]
   
       小梁:下層主筋分段與主筋斷筋點相同控制小梁下層主筋之分段範圍與主筋斷筋點相同
預設: 不打勾
   
7.2 最少主筋量    
       核算[土木401-112] 9.6.1.2(a)0.8*sqrt(fc’)/fy

 (0.8 * sqrt(fc) / fy * b * d)

   
       核算[土木401-112]9.6.1.2(b) 14/fy
  • 地上梁要勾選
  • 地梁不勾選

    (14./fy * b * d)

   
       核算[土木401-112] 9.6.1.3於梁之左上,中下,右上
  • 此項打勾,程式會自動將ETABS分析之需求量調整為 (1 + 1/3)倍,以確保實配鋼筋量滿足規範要求「所有斷面之受拉鋼筋超過分析所需1/3…」。
   
       核算[土木401-112] 9.6.1.3於梁之左下,中上,右下
  • 此項打勾,程式會自動將ETABS分析之需求量調整為 (1 + 1/3)倍,以確保實配鋼筋量滿足規範要求「所有斷面之受拉鋼筋超過分析所需1/3…」。
   
       核算[土木401-112] 9.6.1.3配筋量仍不大於9.6.1.2之鋼筋量
  • 此項打勾,若所有斷面之As大於分析所需As至少1/3時,9.6.1.2之規定無需滿足。
   
7.3 支數決策方案    
    7.3.1 最多支數決策方案

下拉選單指定決策方案,決定可排列的鋼筋支數

  • 1.計算:依鋼筋淨距與直徑 (預設)
  • 2.查表:依該邊長度與鋼筋號數
   
    計算(方案1)

搭配支數決策方案1,可指定梁同層相鄰主筋之最小淨間距

  • Note:
    1. 0→不指定
    2. 最小淨間距 = max(規範最小淨間距, user 指定值)
    3. 此參數允許user配置出比規範較大之淨間距
計算公式示意圖  
  梁主筋最小淨距,cm
   
  梁主筋最小淨距,db    
    查表(方案2)搭配支數決策方案2,下拉選單指定梁表。範例如 示意圖4
  
查表下拉選單指定梁表   
讀表更新、顯示現表
  • 讀表更新: 編輯文字檔,內含若干梁表,讀入後取代所有舊表,按 才有效
  • 顯示現表: 顯示現在所有梁表
   
    7.3.2 最少支數決策方案

下拉選單指定決策方案,決定可排列的鋼筋支數

  • 1.指定支數(預設)
  • 2.外層查表,內層指定支數
   
    指定支數(方案1)

 

   
梁主筋外層-最少支數0~99此值亦表示主筋總支數最小值,預設為2
0=不控制最少支數
   
梁主筋外層-中段上層-最少支數0~99預設為2   
梁主筋外層-中段下層-最少支數0~99預設為2   
        梁主筋內層-最少支數 1~4

頂/底主筋若為多層配置時,內層鋼筋之最少根數

  • 可填值1~4
  • 預設值=2
   
    外層查表,內層指定支數(方案2)

 

   
         梁主筋外層-最少支數

下拉選單指定梁表

   
讀表更新、顯示現表
  • 讀表更新: 編輯文字檔,內含若干梁表,讀入後取代所有舊表,按 才有效
  • 顯示現表: 顯示現在所有梁表
   
梁主筋內層-最少支數 1~4

頂/底主筋若為多層配置時,內層鋼筋之最少根數

  • 可填值1~4
  • 預設值=2
   
    7.3.3 主筋根數進位門檻

範圍[0.00001~0.6] ex.0.05
由鋼筋面積轉換為支數時,不足單支部分,若低於此值忽略之;高於此值則進位。

示意圖5  
7.4 主筋分層規則    
    7.4.1 上層筋, 下層筋最大層數
  • 範圍[2~5]
  • 預設(2,2)
   
    7.4.2 雙層無法容納時允許放大主筋號數預設為0, 範圍[0~2]
若主筋超過雙層可容納支數時,可自動放大主筋號數
0=不允許放大號數
1=允許主筋放大1號 ex: #3 > #4
   
7.5 一般主筋量調整規則    
    中段下層主筋(1)
  • default=1,即不放大
   
    依分析程式計算時,若無設計資料則逕用最少主筋量本參數僅作用於依據分析程式計算時, 若無設計資料, 則逕用最少主筋量繼續設計流程。

不打勾(預設): 仍可新增配筋圖, 但無主筋量
打勾= 以最小主筋量計算繼續流程
   
7.6 大梁主筋量調整規則    
    韌性:大梁核算[土木401-112]18.3.3.2

依實配鋼筋量[面積]核算,在梁柱交接面其壓力鋼筋量不得小於拉力鋼筋量之半,正負彎矩鋼筋量不得低於兩端柱面處最大負彎矩鋼筋量之1/4。

   
    大梁:端部梁頂主筋量>=梁底主筋量
  • 建議設定:
    打勾→用於地上梁之參數組
    不打勾→用於地梁之參數組
   
    大梁核算梁頂中央>1/3左右

使梁頂中央實配鋼筋量(面積)>1/3端部實配鋼筋量(面積)
預設:不打勾

   
    大梁核算梁底中央>1/3左右

使梁底中央實配鋼筋量(面積)>1/3端部實配鋼筋量(面積)
預設:不打勾

   
7.7 小梁主筋量調整規則    
    小梁:端部梁底主筋量>=f*中段梁底主筋量建議值: 小梁(打勾)   
7.8 主筋直通規則    
    兩端加筋接近時改直通兩端加筋距離若小於此值,則該跨改為直通 ex.80示意圖6  
    兩側主筋支數差直通上限

當支承兩側主筋根數差值≦此值時,取其大值,使兩側主筋直通

  • 建議設定:
    0→不直通
    3→若差值為1,2,3時要直通,差值為4則不直通
  • Note: 若同一群組編號之梁跨出現多次,且其鄰跨主筋不同時,此功能無效。
   
    兩側主筋直通之梁寬差值 梁寬差異小於此值則允許直通, 預設5   
    • 示意圖4. 參數3.1主筋支數決策方案-選表(點圖放大檢視)

    • 示意圖5. 參數3.3.3主筋支數進位門檻(點圖放大檢視)

    • 示意圖6. 參數3.3.6兩端加筋接近時改直通(點圖放大檢視)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8.1 計算中段範圍(取得斷面配筋量)  
    最小中段範圍=?倍梁深

若左右端部範圍較寬導致重疊,或中段範圍太小導致無法取得斷面配筋量,則以此參數值作為最小中段範圍
預設=1, 範圍[0.~3.]

 
    Vc之算法

下拉選單指定Vc算法

  • 0.53 sqrt(fc) bd, eq(4-3)
  • 0.50 sqrt(fc) bd+175…, eq(4-5)
 
8.2 號數與箍數規則  
    優先原則

下拉選單指定優先原則

  • 1. 先加箍,後跳號(預設)
  • 2. 先跳號,後加箍
  • 3. 最小鋼筋量優先(採用鋼筋量最節省者)
 
    最大箍數
  • 範圍[1~3]
  • 預設2
  • Note:
    1 →必為單箍
    2 →可為單箍或雙箍
    3 →可為單箍、雙箍或三箍
 
    兩端最小箍數

計算左右兩端箍筋之最小箍數

  • 預設1
  • 例:此值若為2,則使用雙箍起算
 
    箍筋號數容許增大值

箍筋量增大時,允許增大鋼筋號數

  • 預設1, 範圍[0~3]
  • 例:若該樓層預設箍筋號數為#4,0→不允許增大號數;1→可用#4或#5
 
8.3 間距  
    最大間距
  • 預設60
  • 範圍[20~9999]
  • [土木401-100]4.6.5
    最大間距=有效深度倍數
  • 預設0.5

最大深度=0.5 x d

    該樓上限值

對梁之箍筋間距要不要設定上限值

 
    間距偏好值,遞增

遞增排列,可為小數

  • 例:偏好值 8,10,12,15
    表示 8 為間距下限,若 間距 < 8 則改用雙箍,若改用雙箍後間距仍 < 8 則照用該距離,計算檔中以chk#提醒用戶
 
    間距偏好值誤差
  • 範圍[0~0.5]
  • 例:誤差 0.1cm,且剪力筋間距偏好值串列=8,10,12,15
    則 s = 5.9~6. 8999 use 6, will get a warning message
    s = 6.9~7. 8999 use 7, will get a warning message
    s = 7.9~9. 8999 use 8
    s = 9.9~11.8999use 10
 
    左右兩端間距相同若勾選則左右兩端箍筋間距必須相同
預設:打勾
 
    韌性:大梁檢討閉合箍筋最大間距[401-112]18.3.4.4

閉合箍筋間距不得超過d/4, 15cm,主筋直徑之5~6倍(依fy=4200~5600)

  • Note:控制對象為雙柱支撐的大梁與單柱支撐懸臂梁(因懸臂梁幾乎必接續大梁)
  • [土木401-112]18.3.4.4
額外增量

依15.4.3.2韌性檢討後,可加上額外增量。
計算後額外增量,
此非規範,屬於設計者彈性使用。

  • 預設0.05, 範圍[0~0.5]
  • 例:梁深65cm,取固定d’值=5.4,檢討1/4d
    0.0→檢討1/4d
    = (65-5.4)/4 = 14.9+0 = 14
    0.1→檢討1/4d
    = (65-5.4)/4 = 14.9+0.1 = 15
 
8.4 自動調整  
    中央箍數若小於兩側,調整中央
  • 預設: 打勾
  • 提醒:此設定可能增加鋼筋量
  • 例:2#4@10 – #4@15 – 2#4@10
    →2#4@10- 2#4@15 – 2#4@10
 
    兩端箍筋量若小於中段,調大兩端
  • 預設: 打勾
  • Note:此設定可能增加鋼筋量
  • 1.若兩端箍筋間距<=中段箍筋間距,自動調整端部箍筋=中段箍筋
  • 2.若兩端箍筋間>中段箍筋間距,僅提示訊息但不自動調整
  • 例:#4@10 – 2#4@15 – 2#4@10
    2#4@15 – 2#4@15 – 2#4@10
 
    淨跨小於6倍梁深時,中段箍筋改同兩端

規範要求梁緊密箍筋考慮 2倍梁深,此節不能忽略。

但若梁淨跨小於6倍梁深時會使中央帶短於二側,圖面反而怪異,故設此選項。

若中段箍筋量<端部箍筋量,自動調整中段箍筋=端部箍筋

  • 滑鼠右鍵可更改梁深比
  符合 淨跨小於6H   →  符合 中段箍筋量<端部   →  啟動自動調整: 中段=端部
8.5 剪力牆  
    剪力牆:有牆時只分左右2段 預設: 不打勾示意圖7
    剪力牆:牆區長度縮減,cm
  • 預設20, 範圍[-50~50]
8.6 調整係數 (僅適用採ETABS之配筋時)

以下兩項參數僅限於採用ETABS之配筋時作用

 
    依分析程式時,扭力貢獻係數

是否完全採用ETABS配筋的扭力數據,或依比例折減,或不考量

  • 可填值0.0~1.0
  • 0→不考慮ETABS扭力數據
  • Note:
    總箍筋量 = 剪力筋 + 扭力筋
    = At_s +2xAtxf
    f=0~1, def=0
 
    依分析程式時,中段折減係數

是否考量Vc’,或依比例折減,或不考量

  • 可填值0.0~1.0之間
  • default=0 
  • Note:
    折減量 = f x Vc’,f=[0,1],def=0
    1→考慮混凝土抗剪貢獻,使用較少剪力筋
    0→不考慮混凝土抗剪力量
  • [土木401-100]15.4.4.2
8.7 檢核深梁之垂直剪力鋼筋面積 Av=f x bw x S [401-112]9.9.3.1(a)

跨深比小於4時, 依據[401-112]9.9.1.1(a)垂直梁縱向軸之分布鋼筋斷面Av應至少為0.0025bws, 且 s 不得大於 d/5 或 30cm。

 
    • 示意圖7. 剪力牆相關參數(點圖放大檢視)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9.1 分析程式縱向扭力筋放大係數

ETABS原始設計之縱向扭力筋放大係數

  • default=1
  • Note:
    0→不考慮縱向扭力筋,即縱向扭力筋面積為0
 
9.2 依跨深比檢核深梁[401-112]9.9.3.1(b)  
    最大間距預設30, 範圍[0~30] 
    間距個數外加支數預設1, 範圍[-1~5] 
9.3 依指定梁深增設腹筋(E.F) [401-112]9.7.2.3預設90, 範圍[90~150] 
    依[401-112]24.3.2計算最大鋼筋間距s最接近構材受拉面之鋼筋中心距s 
    最大縱向扭筋間距 E.F
  • 預設30, 範圍[0~30]
  • Note:
    0→不另限制間距,但仍受相關規範約束
    >30→超出規範約束範圍,仍用30計算
 
    間距個數外加支數預設1, 範圍[-1~5] 
9.4 檢核AI/4+左中右各位置主筋需求量<實配量 預設: 不打勾 
  •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10.1 剪力放大係數計算設計重力載重時使用 
    剪力放大係數(F+0.3Kz)*D [DEAD]
  • default=1.2

[401-112] Wu=( 1.2 + 0.3Kz)D + 1.0L +0.2S 

若須修改[ ] 括號內基本載重請由設定>基本載重

 
    垂直地震力係數 Kz

預設Kz=0,由使用者自行填入

[401-112] Wu=( 1.2 + 0.3Kz)D + 1.0L +0.2S   

(Kz為垂直地震力係數)

 
    剪力放大係數 f*L[LIVE]
  • default=1.6

若須修改[ ] 括號內基本載重請由設定>基本載重

 
    剪力放大係數 f*Lr
  • default=0.5

可折減之活載重係數
除供公眾使用之場所, 停車場或活載重 L 超過 500 kgf/m²之區域外, 1.0L可折減至0.5L

 
    剪力放大係數 f*(D + L)
  • default=1.0
 
10.2 Vc有效值 (僅適用RCAD韌性配筋) 
    端部Vc有效值

RC設計時,梁跨(大梁)兩端鋼筋配置會較緊密,主要原因為地震時會造成梁柱接頭處扭曲而形成剪力效應,所以此參數值依設計之需求由設計者評斷。

  • 預設0, 範圍[0~1]
  • 例:
    0.5→即地震剪力超過總剪力之半時,依相關規範 Vc應假設為0,但仍採用0.5Vc
  •  
    中段也要韌性設計
  • 若勾選,中段要韌性設計,將計算中段各斷面之Vρ效應
  • 若不勾選,中段為非韌性設計
 
    中段Vc有效值
  • 預設1, 範圍[0~1]
  • 僅在”中段也要韌性設計”勾選時才使用
    0→中段為韌性設計
    1→中段為非韌性設計
 
10.3 韌性設計之耐震範圍2H改同箍筋端部範圍現值H,Ln

不打勾(預設): 耐震範圍2H, 箍筋左中右極值分段依箍筋端部範圍限值H,Ln

打勾: 耐震範圍等同箍筋端部範圍限值H,Ln

 

※此區參數僅適用配筋方法為RCAD韌性設計/RCAD非韌性設計,若採用ETABS配筋無需填寫

參數名稱說明、default其他
11.1 抗彎
  
11.2 抗剪  
11.3 抗扭  

關聯功能

Previous S 繪圖參數 [RC梁]
Next S 設計參數-各樓層[RC梁]